广州恒大俱乐部虽然已经走向了彻底解散的结局,但围绕这支曾经辉煌的豪门话题依旧热度不减。最近,某家广东地方足球媒体发布的一篇专栏文章,集中讨论了“广州球迷是否应当抵制广州豹”这个问题,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疑问:“球迷是忠诚于城市,还是忠诚于一个标志?”这一讨论,似乎是在重新审视恒大队缺席后对广州足球界的深远影响。
文章的立场鲜明,几乎完全偏向了广州豹,这种倾向并不难理解。作为当前在全国性二级联赛中唯一代表广州市的球队,广州豹主场看台上的冷清确实让人感到不安与担忧。或许在恒大退出后的初期,他们曾期待能够顺利接纳广州球迷的关注与支持,享受来自球迷的欢呼与喝彩,就像大连英博或成都蓉城一样受到青睐。然而,现实却是许多球迷对广州豹的态度犹如“心门紧闭”,借助媒体表达出内心的“委屈”也算是可以理解的。
尽管如此,文章对往日恒大球迷的批评情绪弥漫,甚至浮现出一种隐秘的“训诫”。尤其提到的“忠诚于城市还是标志”的议题,读起来时常让人感到一种傲慢和不适。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文章的论调没有考虑到一个重要的前提:球迷对哪支球队的支持,归根结底是他们的个人自由和选择。世界上并没有规定一支球队解散后,球迷就应该“必须”支持同城的另一支球队。
展开剩余59%恒大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球队。在中国足球的复杂环境中,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层次多样,资金支持的方式和行为也饱受争议。但毋庸置疑的是,恒大曾给广州的球迷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美好记忆。即便在球队濒临绝境的时刻,球迷们从未选择背弃他们,反而在俱乐部求助求生的过程中,双方的情感联系愈发紧密。这种通过共同经历与深厚情感构建的联结,显然不是新成立的广州豹能够轻易替代的。
过去,媒体常常批评中国职业联赛缺乏成熟的球迷文化。而如今,恒大球迷对已故球队的坚持和忠诚,岂不是球迷文化成熟的表现吗?又何必要强迫他们立即转向广州豹呢?
客观来说,此次事件显示出了一部分媒体思维的落后。相较于专注于地方足球的“宏大叙事”,他们却忽视了应尊重球迷个体选择的权利。广州豹作为受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,且由多家知名企业联合投资的俱乐部,虽可称之为“血统纯正”,媒体对此给予青睐,甚至不惜用“教育”的方式对待球迷,在中国足球圈中算是一种奇特现象。但对于普通球迷而言,他们真正关心的还是赛场上的表现,而不是俱乐部的管理模式和资金来源。那些所谓的“后台”对吸引球迷走进球场并没有直接的吸引力。
假如广州豹真心想赢得广州球迷的支持,取代恒大留下的空白,其实方法并不复杂,甚至可以说是简单明了:专注于足球本身,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。这一过程应避免在赛季初便高声喊叫冲超的口号,而在实际投入上却斤斤计较;更不用说在冲超无望之后就采取消极态度,不求进取。绿茵场上的法则从未改变:唯有成绩,才能让球队有底气说话。如果球队没有强劲的战绩作为支撑,单凭媒体的抱怨和批评已解散的球队,只会显得格局狭隘,最终也难以赢得真正的尊重和成功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实力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