翰林逼华盖,鲸力破沧溟。天上张公子,宫中汉客星。赋诗拾翠殿,佐酒望云亭。紫诰仍兼绾,黄麻似六经。内分金带赤,恩与荔枝青。无复随高凤,空馀泣聚萤。此生任春草,垂老独漂萍。倘忆山阳会,悲歌在一听。——杜甫《赠翰林张四学士》
这是荔枝第一次出现在杜甫的诗句里。一介布衣的他肯定见过荔枝,至于吃嘛……想都别想了。按照《长安的荔枝》里的演绎,从五千里外岭南送到长安的新鲜荔枝屈指可数,连杨贵妃都实现不了吃荔枝自由!
实际上,影视剧里的情节看看就行,不能当真。进贡长安的荔枝不止来自岭南,更多的应该来自川蜀。毕竟从四川到长安两千里地,荔枝保鲜的技术问题容易解决。北宋蔡襄《荔枝谱》记载:“贵妃,涪州荔枝,岁命驿致。”东坡亦云:“天宝岁贡,取之涪。盖当时南海与涪州并进也。”作为蜀人的贵妃念及家乡特产,遣人供奉也属于常情。从巴蜀至长安,除却翻越秦岭的陈仓道、褒斜道等,还有翻越巴山的金牛道、米仓道诸道,其中就有因为运荔枝而得名的荔枝道。
翠瓜碧李沈玉甃,赤梨葡萄寒露成。可怜先不异枝蔓,此物娟娟长远生。——杜甫《解闷》(十二之十一)
甘寒的荔枝固然可以消暑止渴,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消暑止渴,置于井中的瓜李、采之露下的梨萄,也毫不逊色。但是物以稀为贵,荔枝在水果里如茅台一般的尊贵,受赐荔枝者必然非富即贵。张四学士张洎是玄宗的乘龙快婿(宁亲公主驸马),又是故宰相张说之子,官居翰林学士,一时风光无限。
人的穷达是无法共享的。当张翰林春风得意时,杜子美正过着干谒权贵、类似“北漂”的日子,“朝扣富儿门,暮随肥马尘”,期间的屈辱与困顿自然说不尽。
不过长安十年并非全无用处,他得以结识众多才俊。因为献“三大礼赋”,他被集贤院考官崔国辅、于休烈点赞;他与高适、岑参、薛据、储光羲等一众青年才俊登慈恩寺塔,指点江山,高唱大风;他与岑参兄弟共游渼陂,与郑虔、苏源明等结成饮酒三人组,还有郑驸马、大云寺赞公(后来在秦州竟然又与赞公重逢!)……就是这个张洎,杜甫在凤翔时因为替房琯辩护得罪差点被肃宗治罪,是他施以援手的。后来任成都尹的裴冕、高适、严武、郭英乂、杜鸿渐都是子美在长安结识的熟人。因为长安深耕细作的人脉,才有后来杜甫在成都的安逸。朋友圈里还有许多潜力股,譬如当初只是个小小永嘉尉的裴虬。
杜甫不是社恐族,也不脱俗,其实他很喜欢交际。他的朋友圈不止文人才子,还有诸多武将。天宝十二载夏,他与郑虔结伴游禁卫军何昌期将军山庄,以至于留恋不舍,“出门流水住,回首白云多。自笑灯前舞,谁怜醉后歌。
实力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